爱配资怎么样 嘎人嘎事让人物活起来
白洋淀爱配资怎么样,风光好,英雄,到处都有嘎子哥……《小兵张嘎》走进过每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,打鬼子、锄汉 奸、堵 烟 囱、卖 西瓜……电影里的这些情节陪我们走过了一个个快乐的夜晚。日前,“小兵张嘎之父”、现年99岁的河北作家徐光耀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,可谓实至名归。
版画《烽火岁月——小兵张嘎和玉英在白洋淀上》。 受访者供图
“白洋淀应该出这么一个嘎子”
徐光耀虽在医院,身体并无大碍。与其他病房不同的是,床侧对面墙上贴着一张版画《烽火岁月——小兵张嘎和玉英在白洋淀上》:苇丛中,两人坐在船头,近景青春洋溢、笑容灿烂,远景烟波浩渺、气象万千。徐光耀说:“小兵张嘎的形象面世已经63年了,如果这个可爱的少年和他的同伴们活到现在,肯定格外受人尊敬。”
展开剩余68%小兵张嘎是否有原型呢?徐光耀的小说《平原烈火》中有个“瞪眼虎”,倒挎马枪,斜翘帽檐,浑身嘎气,应该算是嘎子的萌芽。
经典来源于生活。创作时,他就尽力搜寻记忆中的“嘎人嘎事”,桌上放一张纸,想起一条记一条。于是,那些大嘎子、小嘎子、老嘎子、男嘎子、女嘎子,全都蹦蹦跳跳,奔涌而至。他说:“嘎子不是一个具体的人,而是这些嘎人嘎事让这个人物活起来了。”
1961年中篇小说《小兵张嘎》、1963年同名电影相继问世。徐光耀笔下的嘎子顽皮淘气,又人小鬼大、疾恶如仇、英勇无畏,这个英雄小八路早已成为不可替代的经典形象。
小兵张嘎的故事发生地在白洋淀边的鬼不灵村,电影拍摄的水景在雄县七间房乡,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白洋淀的水景,许人是通过看《小兵张嘎》知道了白洋淀。“我是白洋淀附近人,非常喜欢白洋淀,白洋淀风景很好。”徐光耀回忆,这么好的人物,应该给他安排一个美好的背景,“于是我把实际上发生在宁晋、赵县一带的故事都集中起来,把表现地点选在了白洋淀,就是为了给张嘎的故事一个美丽的背景。白洋淀应该出这么一个嘎子。”
忘不了冀中这片热土
《小兵张嘎》中,张嘎是个普通的农家少年,徐光耀也一样。生于1925年的徐光耀,参加八路军时文化水平和见识有限,没有离开过村子,只上过四年初小。但徐光耀亲历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,先后经历了上百场战斗,这一切让他成长为一名坚强的人民战士。回忆起自己战斗的经历,徐光耀的声音里有了几分哽咽,“我的很战友、同志都牺牲了,提起他们,我很难过。是他们用生命架桥铺路,让我活了下来,我分享了他们的荣光。”
“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冀中这片热土!”也正是这血与火的亲身经历,让战争题材成为徐光耀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。戎马之中,倾心写作,1941年开始写日记,写作战地通讯。1947年进入华北联大文学系学习,同年发表小说《周玉章》。1949年任新华社20兵团分社记者,同年创作长篇小说《平原烈火》。1951年进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,成为专业作家。
徐光耀一生创作了长篇小说《平原烈火》,中篇小说《小兵张嘎》《四百生灵》,电影文学剧本《望日莲》《乡亲们呐……》,短篇小说集《望日莲》《徐光耀小说选》,散文集《昨夜西风凋碧树》《忘不死的河》等大量的作品。1999年,作品《昨夜西风凋碧树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。2015年,十卷本《徐光耀日记》出版发行。
好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
“读书看报、看新闻联播,这是父亲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。”徐光耀之子徐丹告诉记者,老人虽然身体活动能力不如以前,但对国家大事一直非常关心。
徐丹是徐光耀四个子女中最小的,《小兵张嘎》也是他从小的读物,还对电影里的桥段倒背如流。出生在文艺家庭,从小受文艺熏陶,徐丹也在文艺战线工作。他介绍说,“父亲指导我们,要想出精品必须投入到生活中去,有了生活基础才能够真正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,同时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。”徐丹表示,好的家风对我影响很大。父亲为人正直做事严谨,是子女们的典范,“父亲对孩子们一直的教导就是做老实人,说老实话爱配资怎么样,办老实事,我们也都是这样做的。”本报记者 李如意
发布于:北京市